職志真情顧偏鄉 歲末送暖助清貧

潘永謙院長與慈濟志工準備全新輪椅,探望行動不便的文先生,帶給感恩戶實用又貼心的聖誕禮物。

偏鄉地區,存在許多弱勢群體及獨居長者,他們因缺乏生活能力或環境因素,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壓力。關山慈院為了讓這些受苦家庭,得到更多的溫暖及照顧,十二月二十三日上午,潘永謙院長結合慈善與醫療,邀請當地師兄姊及醫院同仁深入社區訪貧問苦,除了提供貼近民心的醫療照護,也透過需求評估,給予最實質的幫助。


幸福來敲門

「潘先生在嗎?」上午九點,院長手裡拎著一袋關懷物資,站在貨櫃屋外敲喊著。住戶是一位六十歲肝硬化的患者,妻子因腦瘤於兩年前離世。潘先生育有五個孩子,因年輕時愛酗酒,工作不穩定,對孩子疏於陪伴照顧,故子女成家後,關係逐漸疏離,目前僅與八歲小兒子同住在池上山區,領有家扶中心生活扶助及老人津貼,平時靠賣菜及打臨工維持生計。


潘先生日前因解黑便求診,醫師安排住院檢查。收治病房期間,護理人員發現年僅八歲的弟弟,每天待在病房陪爸爸沒有上學,因而照會社工員張寓鈴介入關心,進一步得知兒子有過動傾向,目前就讀特教班。聽聞個案因為身體不好,擔心兒子以後無人照顧,社工員除了進一步向家扶中心瞭解孩子的情況,同時也提報慈濟基金會持續關懷。


從菜園趕回來的潘先生,看見眾人站在門外等候,顯得有些不好意思。院長走向前問好,關心身體近況,張元盈護理師協助檢測血壓及血糖,發現血糖偏高,院長提醒回診時重新調整用藥,也為身體不好還得照顧孩子的潘先生加油打氣。最後,在眾人的「祝福您!無量壽福~」歌聲中,潘先生感恩地收下院方準備的物資及保暖背心,大夥兒緊接著繼續探望下一位個案。

最實用的聖誕禮物

獨居的文先生,十五年前於工作時,不慎遭重物壓傷,致下肢終身癱瘓,領有重度肢障手冊。雖育有三個孩子,但離婚後與妻小顯少聯絡,其他手足關係疏遠,生活起居自理,平時靠殘障津貼簡單過日子。


「哈囉!好久不見~」醫院同仁一開門就大聲問好。文先生以前是關山慈院的復健科病患,因為經常做造型氣球鼓勵一起辛苦復健的病友,所以大家都稱他「氣球王子」,他曾受邀擔任過慈院八周年院慶路跑工作人員,在現場做造型氣球與參賽民眾結緣。後來,因文先生的電動輪椅故障,自己就越來越少出門,現在使用的手動輪椅,也因為輪胎破損嚴重,就快不堪使用。


關山慈院這次特別準備全新的輪椅,將原本大德捐贈給醫院使用的輪椅,愛心轉贈給文先生。「煞車靈不靈?坐起來還舒適嗎?」院長熱心的在一旁不斷詢問著,且當彎下了腰,發現文先生受傷的左腿摸起來冰冷冷的,還急著幫他穿長襪保暖。文先生露出無大礙的表情說:「沒關係,腳沒有知覺了,不會冷啦!」他還說自己在八月時,因生病被往養護中心住了三個月,回到家以後,許多東西都不見了,襪子放在哪也不清楚。院長隨即交代社工員,盡快採買幾雙襪子送過來。


「我的快樂來自你的笑聲,而你如果流淚,我會比你更心疼......」圍繞在文先生的身旁。離開前,師姐邀請大家一起比手語唱歌,讓接受了滿滿祝福的文先生開心不已,直道感謝。

 

來不及探望的病人

一位八十二歲的卓伯伯,是花蓮慈院神經外科洪祥益醫師的病人,洪醫師在每周來關山慈院支援看診時,發現來就診的卓伯伯經常在家中自跌,進而轉介社工進一步關心,家人在照護上是否欠缺資源或需要協助。社工員接獲通知,前往家中關懷,與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的卓太太溝通,協調將卓伯伯安置得到更好的照護,同時評估如何幫兩老申請其他社會資源。兩人長談後,相約與潘院長及慈濟師兄姊再度拜訪關懷。婉惜的是,卓伯伯還等不到大家的祝福,就於十二月二十日晚上病逝......


現代人普遍生活安定、衣食無缺,無法體會貧窮、病痛、殘缺的痛苦。關山慈院透過悉心觀察及深入關懷,不僅讓醫病之間有了更深刻的連結,也為社會角落暗處,點燃一盞盞希望的燈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