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山慈濟醫院中醫科自二○二○年七月走入居家,以灸療、拔罐、穴位按摩、雷射針灸、傷科推拿及電針方式,提供輕度失能、重症及安寧病患不同階段的醫療照護,且為配合病患需求時段,中醫師利用夜間進行訪視,目前開立四個居家門診,收治二十位個案,平均每年服務量七百二十人次,服務地區涵蓋關山、池上、鹿野、海端、延平。
在這二十位病患當中,主要病症包含腦膜炎、中風、脊椎損傷......等患者,其中讓醫護人員印象最深刻的,是今年才四十三歲的阿維(化名)。二○○○年,阿維因車禍造成頸椎五至七節斷裂癱瘓,數次想過自我了斷,但自己除眼睛能轉動,手和身體都動彈不得。在受傷後的五千多個日子裡,家人曾帶著他四處求醫,嘗試以「雞尾酒療法」修復神經,也申請過幹細胞人體實驗,但不是因頸椎損傷太嚴重被勸退,就是被告知需等候審核,他為了讓自己的身體條件符合實驗資格,便開始上網搜尋如何復健,想不到這一等就超過十年,雖然等待未果,但他發現在努力復健下,肌肉力量已經持續改善且漸漸開始有知覺。
家醫科陳世琦醫師定期前往居家醫療訪視,被阿維的毅力所震驚。他說:「阿維以"毛毛蟲運動法",只要能動的,就想辦法一直動。一開始只有臉部肌肉,然後是肩膀的小肌群,而當他發現藉著肩膀,手就能抬起,他就改裝床和輪椅來做引體向上。十年後,他發現屁股的肌肉不再是不自主抽慉,而是能動一下,再來是腰部肌,然後是背部肌。二○一四年,阿維發現自己終於能動到胸部肌。在此之前,他都只能用橫隔膜呼吸和承受兩側部分肺塌陷的後遺症。」陳醫師讚歎阿維是身陷黑暗、心向光明的孤勇者。
中醫針灸加速神經復原
先後為阿維看診的李盈德醫師及林芳竹主任認為病患積極配合治療,有持續進步的可能性,於是在人力許可的情況下,將居家照護次數調整為每週二次,由今年六月新進的中醫師黃威倫加入共同診治。
阿維說,除了吃飯、睡覺,自己每天花六至八小時在運動。但,二○一四年後無法突破進度,不管怎麼練,腰部以下都沒有知覺。直到去年(2022)七月,在關山慈院居家護理師邱燕婷的建議下,阿維開始接受每週一次的中醫居家治療,他發現經過幾次針灸,神經反應變大且更深層,現階段腳掌已經有一點點知覺,且身體漸漸能感受到冷熱,另一方面體重也明顯增加,四肢開始長肌肉,可以借力自行翻身。
黃威倫醫師說,起初蠻擔心增加治療次數會帶來反效果,因為有些人針灸完會肌肉痠痛,容易感到疲倦。因此詢問過阿維的想法,阿維認為雖然針灸完會比較累,但復健效益有提升,能夠「感受」到的面積愈來愈大,增加針灸治療次數對自己是有幫助的。
九月十二日下午的針灸治療,屋裡突然發出「啊!」的一聲,這是阿維第一次對疼痛投射出這麼大的反應,站在一旁的黃坤忠護理長驚呼:「很好啊!會痛是好事!」。阿維說,在中醫治療之前只會有感覺,但是感覺不到「痛」,因此,即便每天不間斷運動都不感覺累;現在不一樣了,過度運動會痠痛,知道要如何控制好運動量。「我的目標是讓自己站起來,雖然我不知道這個過程要花幾年的時間,但只要醫師願意幫我針灸,那我就會配合一直練,只要我不放棄!」
「阿維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很了解,會很仔細將治療後的反應回饋給醫師,像是前陣子他會告訴我下半身有知覺了,今天跟我說大腿高位的知覺已經從後面慢慢延伸到前側,上半身的感覺也從背部往前延伸了;這是醫生跟患者間很好的互動,可以讓看診醫師更清楚掌握每一次的治療方向,同時也能讓病患進步的過程更快。」黃威倫醫師說,在居家有機會遇到可以進步的患者不多,因此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哪個環節可以再加強,例如針的長短會讓刺激的部位有差異,穴性不同治療效果也會不一樣;看到阿維持續進步覺得很開心也很感動,尤其他還這麼年輕,會很希望自己能夠幫得到的就盡量做!
「我要努力讓自己站起來,因為如果我的父母不在了,就只能依靠自己了。」阿維說,已經將近十年沒有走出戶外,如果能夠重新站起來,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出去看看故鄉的改變;而在關山慈院中醫團隊的協助下,阿維也要用行動證明,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翻轉人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