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恤孫女照顧辛勞 醫護休假中忙緊急洗腎

  阿公有肝腫瘤、心衰竭、糖尿病及第五期慢性腎臟病,常未留意飲食控制致身體不適。三月二十六日上午,阿公再度因呼吸喘及四肢水腫掛關山慈院急診,由腎臟內科醫師吳勝騰副院長收治住院,雖以輸血和注射利尿劑改善低血色素及高血鉀問題,但阿公不久前曾在住院中緊急洗腎過,故與家屬討論後還是先置入暫時性的洗腎廔管,以備緊急洗腎需要。
 
0411_22fbc.JPG
0411-1_7bf2f.jpg
 
吳醫師的老家在高雄,見阿公住院治療後狀況穩定,放心將病人託付給急診值班醫師,便於週末返鄉探視母親。不料,三十一週日中午,阿公又開始呼吸喘,抽血檢查為血酸中毒,高血清鉀離子濃度6.6mmol/L(正常值3.5-5.5mmol/L),急診值班醫師潘永謙院長讓阿公先掛上面罩式呼吸器,加強使用利尿劑,但仍無法以排尿來降低鉀離子濃度,且因為體內水份排不出去,導致心臟肥大影響呼吸,院長擔心狀況若未好轉,恐要面臨插管。於是請病房護理師先通知家屬前來,告知病情變化可能須要轉院。同時也致電主治醫師,討論是否有緊急洗腎必要。
 
吳副院長接到電話是下午一點,正好在返回關山的火車上,趕回院區最快也要一小時。由於知道負責照顧阿公的孫女,同時還要照顧家中行動不便的阿嬤,因此兩位醫師都有共識,只要阿公生命徵象穩定,會以家屬照顧方便為前提,盡量不要讓病人轉院。
 
三十一日下午兩點初,吳副院長趕到病房,湊巧血液透析室吳淑蘋護理長也正好在醫院處理文書,兩人觀察治療反應,討論若是好轉也許可以撐到平日洗腎,但阿公不僅比入院時還喘,水腫也更明顯。為避免阿公的病情繼續惡化,決定在沒有提供假日及夜間透析服務的情況下安排洗腎。阿公也因為身體水份被排出,症狀明顯改善,不需要再辛苦轉院。
 
孫女二十多歲來自單親家庭,從小由祖父母帶大,因為課業壓力和阿公阿嬤陸續生病,讓她出現身心疾病,護專第二年就辦理休學。自十八歲開始,她就全職照顧阿公阿嬤。孫女說,季節轉換或壓力大時容易情緒低落和易怒,甚至出現幻聽,有一段時間她反覆住院。家人也曾對她不諒解,認為是她情緒管理不當。幸好在醫院的通報下,兩年前開始有訪視員定期關懷,目前服藥頻率減少,比較能夠控制情緒,出現幻聽時她會告訴自己不需要理會。
 

088A7892_c95e7.JPG

 潘永謙院長說:「我們自己多做一點,就可以讓病人舒服一點,家屬也輕鬆一點。轉院會增加病人醫療費用支出,而且移來移去的對病人也不好,家屬要到那麼遠的地方照顧也會很不方便,感恩吳副院長和吳淑蘋護理師站在病人立場,為阿公和孫女著想。」
 
吳勝騰醫師表示,院內沒有加護病房,設備及人力也有限,若是潛在風險的病人,還是會基於安全考量轉院,主要是擔心病況不穩的病人,在洗腎過程中出現尿毒及心律不整等狀況,以現有設備將病人留在院區,風險會比較大。而當天會將阿公留在院區,除了經過風險評估,主要是阿公和他的太太都是自己的老病人,知道阿公有一雙子女,兒子在外地工作,女兒已經出嫁不方便常態性回家照顧兩老,照顧責任都落在孫女身上,因此覺得只要能夠幫忙的就盡力去做。
 

088A7895_4ff4b.jpg

事後孫女從旁得知不必轉院的原因讓她很感動,並且表示自阿公阿嬤生病以來,就一直受慈濟醫療團隊的照顧。像是數年前阿嬤因蜂窩性組織炎,在關山慈院完成清創手術,護理人員會教她傷口照護,院長也會提醒她傷口若有出現哪些變化要趕快回診,而吳醫師不僅對病情照顧也很關心他們,還有花蓮慈院腸胃科林振雄醫師,只要知道阿公或阿嬤在那裡住院,一定會就近去病房探望。
 
其實,孫女曾在國中畢業那年到關山慈院當過短期志工,跟著師兄師姊關懷病人,病人的無助、家屬的無奈就如同社會縮影,讓她有了想成為社工的夢想。她也透露,自己已經拿到了社工的副學士學位,目前階段性的任務是將阿公阿嬤照顧好,未來若有多餘的心力,希望自己能成為幫助社會弱勢的一角。
 
愛,是最好的祝福。雖然這份「被理解」的愛,沒有被說出口,但相信醫護人員隱藏在背後的關懷,一定能成為有溫暖的力量,支持著她朝夢想前進。